民进中央深感民营缺少平等的市场地位,提出要给民营“正名”。
(资料图)
民营经济有一亿个体工商户,4700万家企业,这么庞大的群体,它本身就是人民,怎么还要“正名”。我们的文化中,有太多正确的荒唐。当然,这种荒唐的事发生在民营身上再正常不过了。
因为,在中国的文化元素中,老百姓的行为不能算“人民”,人民一定要被代表着。民营经济最初的发生,也就是摆个地摊,倒卖个鸡蛋,这不能算上“人民”经济,都是个人在赚钱;对瓜众来说,一定要全部归公才算是“人民”的。
民营现在是什么情况?
年关又要来了,那是很多民营企业的一个关卡,大量的应收应付都会集中在年底,大过年的,总不能继续拖欠吧。对一些中小微企业来说,过年就是过鬼门关。
更加令人欣慰的是政策如暖春,又是“自己人”,又是“企业家精神了”,这都是为了提振民营的信心,特别是民间蕴藏着的大资本的信心。
至于什么是企家业精神?真的不知道。
市场经济的本质是逐利,是对人类自私本性的承认。正因为资本是逐利的,小老板们必须在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,一将功成万骨枯,商场与战场是一样的,很多做企业的人一开始不知道深浅,做进去了才知道是逆水行舟,想退已经晚了,企业家精神都是逼出来的。
你正名不正名,都无所谓,你叫资本家,还是叫企业家,小老板们早麻木了,他们更关心的是减免税、清理三角债、如何获得长期的低息贷款。
当一个人落水之时,最需要的是伸出援手,而此时一群专家坐在岸边,一起呼吁为那个落水的哥儿们“正名”,这一定是中国式幽默。
一个字:冷。
民营注定要有一次劫难,这与网络世界的“喊打喊杀”没有太大关系,经济结构失衡、外部环境日趋复杂,决定了民营的生存空间收窄,一场优胜劣汰的大洗牌在所难免。
根本的问题还是内需不足。
改变内需是一种自我纠缠的矛盾,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追不上生产的发展。从表面上看,是老百姓第一次分配收入太低,而分配收入过低不能用伦理学去解释,不能归结到道德层面,说是中国的小老板们太贪婪了,难道西方发达国家的老板不贪婪?难道是中国的人性不行?
经济学的表达是企业的赚钱效应太低了,根本不可能提高第一次分配的收入。民企大面积破产,已经失去了赚钱效应,每年正以两位数的速度退出市场。这决定了在资本与劳动的供求关系中,资本不足,对劳动的需求必然减弱。这体现为高失业率,今年七月青年失业率已经高达21.4%,而这个数字不一定反映出真实的失业水平,也许还高得多。统计局已经叫停了青年失业率的统计。
这就是一个自纠缠,是中国经济的一个怪现状。
由于老百姓的消费支撑不了内需,所以,民企失去了赚钱效应,将纷纷破产;而民企的破产又拉高了失业率,减少了老百姓对收入的预期,内需不足的矛盾将进一步加深,从而引起民企的一场大洗牌。
民企正在水中挣扎,而专家们坐在岸边为它“正名”,支持、鼓励、引导他们爬上岸。
为什么不出手拉一下落水的人?
为什么民企会失去赚钱效应?
这些问题没有人回答……。
民营只能自救,有再生能力的等待着“剩”者为王,没有再生能力的愿赌服输,早点断臂求生。
关键词:
版权与免责声明:
1 本网注明“来源:×××”(非商业周刊网)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
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,文责自负。
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,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
4 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。